7月29日,海關自主可控操作系統和數據標準研討會在京舉行。本次會議旨在推動自主可控操作系統在智慧海關領域的創新和實踐,更好地落實總署黨委關于“著力提升海關科技應用能力和水平 ”的要求。海關總署總工程師李文健出席會議并講話。研討會由中國海關傳媒中心和華為公司共同組織。盛視科技作為華為戰略合作伙伴,參與了會議研討。
?

與會領導嘉賓合影
海關總署總工程師李文健指出,當前,“科技創新”和 “科技興關”不應只局限于新技術引入和上層應用開發,而要搶占海關國產基礎軟件系統頂層架構設計戰略制高點。
?

李文健總工程師講話
海關基礎軟件的國產化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投入、保持定力,不斷優化和迭代應用。李文健要求海關系統頂層架構研究和設計,必須緊緊圍繞“數據”這個核?主題。海關各種業務系統、眾多裝備和設備,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如何高效采集、清洗、關聯、運用這些大數據,并優化算力,充分應用到業務領域,值得長期投入研究。

總署相關司局領導出席會議
基礎軟件系統的國產化工程任重道遠,需要海關科技部門、業務部門及各中心的大力配合,同時也需要業界領先公司、廠商積極參與自主可控操作系統在智慧海關領域的創新和實踐。
盛視科技作為一家專注于智慧口岸領域的A股上市企業,25年來一直從事智慧口岸的研發創新和方案落地,率先將AI技術應用到智慧口岸解決方案及相關產品中,首創一站式車輛自助通關、集裝箱空箱檢測、先期機檢查驗、智慧衛檢查驗/智能防疫、智慧通關等系統及解決方案。公司非常注重產品研發的智慧化和國產化,現有研發團隊600余人,從嵌入式硬件設計、智能算法加載、平臺系統構建,都已實現自主技術可控。近年來在海關衛生檢疫、行郵檢查、貨物通關等業務中,針對風險研判、無感通關、智慧查驗、智能防疫等場景推出了多個解決方案,并創新應用CIM+AIoT+5G技術,通過BIM仿真建模和智能物聯,結合AI算法和大數據分析及風險研判,打造后疫情時代智慧通關新模式,實現客貨精準查驗、高效監管的同時,減少關員工作強度、提高企業通關效率、提升整體營商環境。
在國產化方面,公司智能產品硬件平臺均已采用國產方案,公司作為華為戰略合作伙伴,也已將多款智能產品完成鴻蒙系統適配和軟件平臺在鯤鵬服務器的適配。在算法研發方面,以歐拉、鯤鵬、昇騰為組合的算法服務器,已經實現方案落地,正加入華為昇騰萬里伙伴計劃。公司將持續推進智能產品及智慧系統的國產化,深入海關業務場景應用,持續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加速推進設備互聯互通,完善自主可控技術在海關行業的創新應用。